精密光学

氧化铈抛光液在精密光学上的应用

光学玻璃最早按照氧化铅含量划分为冕牌玻璃和火石玻璃,低于3%的为冕牌玻璃,高于3%的为火石玻璃,后来随着玻璃种类的增多改用折射率(refractive index)和色散系数(dispersion)划分,冕牌玻璃折射率通常小于1.6,色散系数(也称阿贝数,数值越大,色散越小)大于50,火石玻璃则相反。


氧化铈抛光液是光学玻璃抛光使用最广泛的抛光液,其中在超光滑的加工要求中至关重要,应用在抛光最后一道工序,直接影响着镜片表面的光洁度和透明度。

I 光学玻璃类型特征:

火石(F)和冕牌(K)玻璃是两种基本的光学玻璃类型,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折射率和色散。

  • 冕牌玻璃(K冕玻璃)
  • 火石玻璃(F火石玻璃)
  • 特殊类型

冕牌玻璃(K冕玻璃)

· 具有较低的折射率和较低的色散。

· 通常用于减少色差和球面像差。

· 常见的冕牌玻璃包括:

轻冕(QK):折射率较低,色散较低。

磷冕(PK):含有磷的冕牌玻璃,具有特定的光学特性。

钡冕(BaK):含有钡,具有高折射率和低色散。


I 光学玻璃抛光可以根据加工者的需求,分成多段加工

第一阶段
粗抛
1. 去除上一步研磨造成的划痕和点伤; 2. 厚度的保证(粗抛需要达到镜头设计的厚度范围,磨削量会比较大); 3. 面精度的初步保证; 粗抛要求:磨削速度高、使用寿命长;缺陷尽可能少。
第二阶段
中抛
1. 去除粗抛残留的划痕和点伤; 2. 保证镜片的光洁度,不能有深划痕和点伤; 3. 面精度的保证,接近完成品的要求; 中抛要求:去除掉粗抛留下的划痕和点伤,加工过程不产生新的划痕,还得保证面型精度,是抛光的关键工序,对抛光工艺和抛光液的要求很高。
第三阶段
精抛
1.去除中抛残留的浅伤、点伤、印子、青蛙皮等; 2.使镜片的光洁度、面精度、粗糙度满足图纸要求; 要求:保证面型精度的稳定,并去除上工序的划痕、点伤、青蛙皮等缺陷,从而达到需要的光洁度和粗糙度。

相关产品